2010-12-22 01:12:07
這一方面說明管理層對經營形勢較為樂觀,另一方面可能也與這三家公司今年已經實施、或計劃融資有關。
每經記者 王硯丹
2010年即將過去,上市公司今年的業(yè)績情況也基本蓋棺定論。而在近期,一些上市公司開始陸續(xù)披露2010年業(yè)績預告,總體來說都是成績喜人;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一些公司還在近期提前曝光了原本要在年報中才能看到的2011年經營目標。
昨日 (12月21日),柳工(000528,收盤價40.34元)、廣東鴻圖(002101,收盤價36.15元)、塔牌集團(002233,收盤價16.80元)同時公布了2011年生產經營目標。從公告來看,三家公司對于明年都是躊躇滿志,為投資者勾勒了一幅美好前景。受此利好刺激,三家公司昨日股價也是順勢上漲,特別是柳工、廣東鴻圖,雙雙在盤中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三公司對明年經營均表示樂觀
柳工是三家公司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也是今年前三季度業(yè)績增長最快的一家。在昨日的公告中,柳工宣布了未來五年的戰(zhàn)略目標。
柳工表示,“公司今年1~11月實現(xiàn)銷售收入140億元(快報數(shù)),全年可順利實現(xiàn)調增后的150億元銷售收入目標。根據(jù)1~11月實現(xiàn)的利潤情況,公司預計2010年凈利潤將比上年凈利潤8.66億元增長75%~100%。2011~2015年銷售目標分別為200億、260億、340億、420億及500億。公司2009~2012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0%以上。”如果上述目標能夠實現(xiàn),那意味著柳工未來五年的銷售收入將高達1720億元!
廣東鴻圖則是在披露公司2011年經營責任考核指標時,宣布了明年經營目標。2011年,廣東鴻圖給經營班子定出的考核指標為:全年實現(xiàn)產品銷售收入不少于11億元(含稅金額),實現(xiàn)稅前利潤總額不低于9000萬元,并且還附加了其他一系列關于凈資產收益率、新產品、新客戶、回收貨款、費用比率、安全生產等指標。如果完成上述利潤責任指標,公司可以按計算所得稅前利潤總額的10%給予經營班子和有關人員發(fā)放獎金。而在今年前三季度,廣東鴻圖僅僅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和稅前利潤5.61億元和5445萬元,這意味著如果能夠順利完成考核指標,廣東鴻圖明年業(yè)績將有大幅度增長。
塔牌集團同日也宣布,2011年公司經營目標為:熟料生產943萬噸;水泥生產1100萬噸、銷售1100萬噸;全年實現(xiàn)凈利潤同比增長10%。
提前宣布或與再融資有關
從二級市場的表現(xiàn)來看,三家公司高調宣布明年經營目標無疑對各自股價起到了正面刺激作用。
昨日柳工站上40元大關,收盤上漲1.84%;廣東鴻圖更是大漲近5%;而塔牌集團也收盤上漲了2.25%。
某私募人士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上市公司一般僅會在年報中披露下一年度的經營計劃,并且一些公司出于各種因素考慮,描述時盡量簡略。而昨日三家公司同時公布2011年經營目標,實屬罕見。這一方面說明管理層對經營形勢較為樂觀,另一方面可能也與這三家公司今年已經實施、或計劃融資有關。因為在融資后,投資者一般會對公司未來盈利產生更高預期,公司也有更強釋放業(yè)績的沖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柳工8月公布了定向增發(fā)預案,準備向包括柳工集團在內的不超過十名股東增發(fā)不超過1.5億股;廣東鴻圖的定向增發(fā)10月底才實施完畢,發(fā)行數(shù)量為1500萬股;而塔牌集團8月發(fā)行了6.3億元可轉債,明年3月1日將開始轉股。
上述私募人士還指出,對于上市公司提出的經營計劃,投資者可以進行參考,但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影響,上市公司實際經營情況與計劃出現(xiàn)誤差也是非常正常的。像2008年年初,大部分公司都沒有預計到會發(fā)生次貸危機,當年紛紛出現(xiàn)虧損。
而事實上,廣東鴻圖也在昨日公告中特別注明:“經營責任指標并不代表公司對2011年度的盈利預測,能否實現(xiàn)取決于市場狀況變化、經營團隊的努力程度等多種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lián)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