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8 01:10:36
數據顯示,6月汽車市場產銷數據走出低迷,增幅超出預期轉負為正,其中,廣義乘用車銷量為102萬輛,環(huán)比增長1.5%,扭轉了之前兩月連跌的態(tài)勢,同比也增長3.5%。
據此數據,普遍悲觀的市場觀點轉為樂觀,認為中國汽車市場行情已經開始觸底反彈,現在已經是乘用車銷售市場底部。但是,乘聯會秘書長饒達認為,“7月份數據還會比6月份更低,很難說現在已經見底。因此,全年市場仍然可能出現負增長。”
6月現結構性回升盡管6月份汽車市場出現增長局面,但饒達認為,6月的汽車銷售市場只是結構性回升。
根據乘聯會快報顯示,6月開局廠家銷量仍不理想。雖然日均總量比5月同期增長,但如果減去5月初放假廠家的零基數后,6月第一周同比增長18%,環(huán)比5月同期下降6個百分點;6月第二周因端午節(jié)放假減少一個工作日,廠家日均銷量較第一周增長26%,第二周相對5月第二周增長7%。但是,減掉5月初停產的廠家銷量,未受地震影響的廠家銷量與5月同期持平,增量主要來自日系企業(yè)的復產增量。
6月第三周進入正常產銷周期,廠家日均銷量較第二周增長2%。6月第三周相對5月第三周增長1%,同比去年6月的第三周增長16%。此外,6月第四周產銷正常,廠家日均銷量較第三周增長15%。6月第五周進入半年末沖刺,廠家日均銷量較第四周增長58%。
饒達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預計6月的廠家銷量應該達到96萬臺,同比增長12%,原因在于日系企業(yè)復產超出預期,其他廠家的月末批發(fā)走強也同樣超出預期。
日系車企的6月銷量也證實了這一觀點。豐田汽車6月在華銷量同比下降2.4%,降幅比5月的35%大幅縮小;本田6月在華銷量比5月份環(huán)比增長64.8%,這說明日系品牌汽車產量正在迅速回升,整體恢復速度加快。
乘聯會統計人士還指出,歷年來汽車市場的傳統走勢是上半年廠家加緊生產和銷售,市場端表現平穩(wěn);進入夏季后的市場緩慢回落,而廠家借助高溫休假檢修,同時借此時機消化庫存。但是,今年6月的市場走勢表現出廠家走勢強,市場走勢弱的反向特征。“雖然歷年都有6月壓庫實現半年任務的特色,但今年情況更復雜。”
車市探底懸念作為周期性明顯的行業(yè),6月汽車市場出現增長被期待為周期性回暖的標志。目前很多觀點認為,通脹高峰即將過去,汽車行業(yè)正在觸底反彈。
由于近期車市利好消息傳聞較多,因此外部預期也在不斷調整。從目前來看,業(yè)內預期市場谷底提早出現,而未來的市場將伴隨著政策層面的改善而逐步走強。
在7月7日召開的月度信息發(fā)布會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表示,根據新車銷售和二手車銷售看,汽車市場已經出現觸底反彈。
但是饒達則認為,車市未來比想像中更困難。他認為,從歷史數據看,中國汽車市場還沒有探底,利空消息仍多于利好消息。
益普索汽車研究副總監(jiān)葉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核心問題是市場矛盾仍未有效化解,壓力逐步堆積。
“真正的市場底部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驗證,我感覺汽車行業(yè)需要經歷一段復雜的探底過程。”葉盛說。
主流企業(yè)保持增長截至發(fā)稿,主流汽車企業(yè)均發(fā)布上半年汽車銷售數據,從數據上看,主流汽車企業(yè)均出現超過市場的增長幅度。
記者從東風汽車公司獲悉,東風公司今年上半年銷售汽車150.5萬輛,同比增長12.48%,完成全年目標的51.9%,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其中,乘用車實現銷售109.7萬輛,同比增長17.13%,商用車實現銷售40.8萬輛,同比增長1.64%。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6月份產銷快報。數據顯示,1~6月份,上海汽車整車銷售突破200萬輛,同比增長12.89%,繼續(xù)保持國內汽車市場第一。今年前6個月,公司旗下合資企業(yè)上海通用、上海大眾實現整車銷售61.2萬輛和57.7萬輛,同比增長27.5%和28%;微車銷售冠軍上汽通用五菱整車銷售64.8萬輛,自主品牌榮威、MG上半年累計銷量超過8萬輛。
兩大美系汽車公司也同時發(fā)布在華上半年銷量。通用汽車稱,通用汽車和其在華合資企業(yè)2011年上半年銷售新車127萬輛,創(chuàng)紀錄新高;福特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在華銷量27.45萬輛,同比增長14%;其中,福特汽車在華合資企業(yè)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公司今年上半年總銷量達21萬輛,在華商用車生產企業(yè)江鈴汽車今年上半年銷量達10.5萬輛,同比勁增19%。
可以肯定的是,伴隨陸續(xù)發(fā)布的銷量數據,仍有不少汽車公司需要在下半年加大營銷力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