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7 01:16:10
我國年度廣義貨幣預期增長目標的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央決策層對國內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的擔憂,預計我國未來貨幣供應量增長將回歸穩(wěn)健。
◎項崢(經濟學博士)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2012年的主要工作,確定了2013年的工作任務。其中,2013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筆者發(fā)現(xiàn),2012年廣義貨幣預期增長目標為14%;2011年廣義貨幣預期增長目標為16%。我國年度廣義貨幣預期增長目標的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央決策層對國內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的擔憂,預計我國未來貨幣供應量增長將回歸穩(wěn)健。
2012年,我國廣義貨幣余額為97.42萬億元,跨過100萬億元的整數(shù)關指日可待。雖說如此規(guī)模龐大的貨幣存量,在全世界也絕無僅有,但應該看到,當前我國貨幣存量規(guī)模巨大,也有其合理性。在我國貨幣化進程中,貨幣供應量連續(xù)多年保持較快增長,與實體經濟發(fā)展的資金約束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出口競爭力明顯提升,出口規(guī)模迅速增長,由此帶來的外匯順差數(shù)量龐大。為保持商品出口競爭力,決策層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大體穩(wěn)定,從而被迫形成巨額的外匯占款,加大了基礎貨幣的投放。不僅如此,基于套利的熱錢資金大肆進入國內,也形成大量貨幣投放壓力。還有,我國經濟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受當前投融資體制改革相對滯后影響,主要還是依靠銀行貸款資金啟動項目投資建設,從而會產生大量派生存款。
規(guī)模龐大的貨幣存量始終是高懸在宏觀經濟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弗里德曼曾經說過,通貨膨脹終歸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貨幣本是潤滑實體經濟,規(guī)模過大的貨幣存量,猶如大水蔓延,吹大資產泡沫,增大潛在通貨膨脹壓力。
過去幾年,我國未發(fā)生明顯的通貨膨脹,客觀上應歸功于中央銀行頗為成功的流動性調控。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至20%以上,大量發(fā)行中央銀行票據,鎖定了實體經濟的大量流動性。但與此同時,幾年來,我們也切實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雖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增長并不明顯,但與普通老百姓密切相關的食品價格、住房交易價格和住房租賃價格均出現(xiàn)了明顯增長。這恐怕與我國相對過高的貨幣存量是分不開的。
貨幣不是生產資料。在信用貨幣體系下,雖然投放貨幣供應量會出現(xiàn)貨幣幻覺,改變宏觀經濟不同部門的貨幣存量,從而刺激投資或消費,推動宏觀經濟增長,但這種效應很短暫,一旦貨幣幻覺消失,則貨幣政策推動宏觀經濟增長的作用就會隨之消失,過多貨幣追逐商品的結果將會是可怕的通貨膨脹。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國家將穩(wěn)定物價作為貨幣政策首要目標的重要原因。當然,我國也不應例外。
根據經典貨幣理論的費雪方程式,在貨幣流通速度保持一定的假設下,貨幣供應量增速、GDP增速和物價漲幅之間存在一定比例關系。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我國2013年GDP增長預期目標為7.5%,CPI預期為3.5%,同時還考慮到需要宏觀經濟增長不斷稀釋存量貨幣的因素,還要提高資金約束作用,將今年廣義貨幣的預期增長目標設定為13%左右是非常合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