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10-14 08:55:47
⊙記者朱賢佳○編輯秦風
繼動力煤之后的又一重量級資源商品期貨——鐵礦石期貨上市腳步漸近。
在上周五證監(jiān)會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證監(jiān)會發(fā)言人表示,證監(jiān)會已批準大商所掛牌鐵礦石期貨合約,合約的具體掛牌時間由交易所根據市場狀況及各項準備工作的進展情況確定。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指出,由于國內期貨新品種掛牌上市有選擇在周五的習慣,因此不排除大商所安排本周五即10月18日上市交易鐵礦石期貨。
9月28日和10月12日上午,大商所已兩次組織鐵礦石期貨合約交易系統(tǒng)聯網測試,測試結果正常,顯示現有系統(tǒng)已完全支持鐵礦石期貨交易、結算等業(yè)務。據大商所此前公布的鐵礦石合約內容,其交易單位為每手100噸,合約漲跌停板幅度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合約交易月份為1月份-12月份,最后交易日和交割日分別為合約月份第10個交易日和最后交易日后第3個交易日,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
機構人士表示,國際市場上現已推出的鐵礦石期貨合約,無一例外均為鐵礦石指數期貨品種,而“中國版”鐵礦石期貨合約設計為國際大宗商品普遍采用的實物交割模式,以確保真實反映市場供需關系,體現公允的市場價格,以構建客觀、公正的定價體系。究其原因,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有著龐大的現貨市場,具備優(yōu)越的實物交割條件,而國際相關市場所在地區(qū)缺乏相應現貨市場支撐,不具備開展實物交割的條件。
據了解,在國際衍生品市場發(fā)展歷程中,具有戰(zhàn)略地位的鐵礦石品種一直缺位,關鍵在于傳統(tǒng)鐵礦石定價模式下價格波動較小,企業(yè)缺少避險需求。1960年至1980年間,國際鐵礦石貿易采用的是長期合同價模式,1980年至2010年采用年度談判的“長協(xié)”定價模式,2009年長協(xié)談判破裂,鐵礦石國際貿易進入了以指數、現貨多元定價模式并存,催生了產業(yè)避險需求,國際上一些先知先覺的衍生品交易所開始將品種創(chuàng)新方向瞄向鐵礦石,鐵礦石掉期、期權、期貨等衍生產品相繼被開發(fā)推出。
從2008年德意志銀行推出全球首個鐵礦石掉期合約后,新加坡交易所、倫敦清算所、洲際交易所和美國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等相繼推出了鐵礦石掉期合約;2011年以來美國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掉期期權;2011年1月印度商品交易所推出了首個鐵礦石期貨后,同年8月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推出了鐵礦石期貨,今年4月12日新加坡交易所也推出了鐵礦石期貨;5月13日,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CME推出了鐵礦石期貨;5月份洲際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也相繼宣布將推出鐵礦石期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此時獲批上市,也利于我國抓住當前國際鐵礦石衍生品市場發(fā)展時機,及早參與國際鐵礦石衍生品市場競爭,在未來國內市場對外開放后,在國際定價話語權爭取中獲得主動。”這名機構人士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