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4-21 20:09:44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第31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系列會議上已經指出:“中國將繼續(xù)執(zhí)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并根據經濟和通貨膨脹走勢進行適應性調整”
每經編輯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發(fā)自北京
上周日的一次大幅降準像是穩(wěn)增長的沖鋒號。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4月20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并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降準。這是時隔六年多來央行頭一回單次下調1個百分點的存準率。
但這并不能夠說明中國貨幣政策大轉向,更難與大規(guī)模全面刺激劃等號。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第31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系列會議上已經指出:“中國將繼續(xù)執(zhí)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并根據經濟和通貨膨脹走勢進行適應性調整”。
降準與強刺激難劃等號
存準率1個百分點的下調幅度明顯超出市場預期。此舉會向市場注入多少流動性?
根據摩根大通估算,此次降準可能向系統(tǒng)注入1.384萬億元流動性,其中1.249萬億元源自1個百分點的普遍降準,約450億元源自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的額外降準,約900億元來自農村合作銀行、農信社和村鎮(zhèn)銀行的額外降準。
此次降準幅度為2008年11月以來最大。上次普遍降準幅度超過0.5個百分點是在2008年11月,當時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5個百分點,中小型銀行下調2.5個百分點。
盡管此次降準幅度超出預期,但央行動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宏觀調控卻絲毫不讓人意外。
在4月中旬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表示,要充分認識我國發(fā)展仍具有巨大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堅持穩(wěn)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保持定力,靈活施策,在區(qū)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用好多種政策工具,守住穩(wěn)增長保就業(yè)增效益的基本盤。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政策方面的擔憂是目前的貨幣和信貸政策立場可能沒有為經濟活動提供充分的支持。3月份M2貨幣供應增長率放緩至同比增長11.6%,而社會融資總量增長率降至同比增長12.8%,這是自2002年該數據開始發(fā)布以來的最低水平。
他說,事實上,我們對中國貨幣狀況的估算表明,近幾個月貨幣政策較緊,主要由于以實際有效匯率計算的人民幣升值以及信貸增長放緩。
在此角度來看,此次大幅降準的初衷與2008年那次相比存在根本區(qū)別。
“今年2月、3月份外匯占款連續(xù)兩個月負增長,特別是3月份同比少增2307億元,基礎貨幣出現較大缺口。降低準備金率1個點,由央行釋放解鎖的基礎貨幣,基本能完成對沖。”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表示,為穩(wěn)定基礎貨幣投放,保持M2平穩(wěn)適度增長,在4月份降準是合適的。
定向調控風向標未變
此次降準延續(xù)了上次總量加定向的模式,結構上看,定向調控再度發(fā)力,“三農”和小微企業(yè)將精準受益。
這次央行對農信社、村鎮(zhèn)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準1個百分點,對農業(yè)發(fā)展銀行額外降準2個百分點,對“三農”或小微企業(yè)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國有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可執(zhí)行低0.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yè)的導向鮮明。
“此次降準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也不是強刺激,因為沒有額外增加流動性,只是彌補貨幣缺口,還是沿著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的方向。”陸磊表示,未來將繼續(xù)實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更加注重預調微調。通過綜合運用貨幣信貸政策,推動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參加總理經濟形勢座談會的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持同樣的觀點,她表示,降準的首要目標是對沖外匯占款收縮、保證基礎貨幣適度增長。換言之,降準的確是寬松措施,但并非刺激政策。
摩根士丹利預計,隨著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調整,不僅能更好地降低融資成本,為中國經濟送上及時雨,還將為即將展開的地方債置換提供支撐。
根據朱海斌的估算,降準舉措能為銀行提供一定流動性以購入地方政府債券,包括財政預算中公布的新發(fā)行的6000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以及1萬億元現有地方政府債券的置換計劃。這將進一步放寬近期的財政限制,支持促增長措施,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
在此角度來看,降準的最終效應也將傳導至定向調控的重點領域。
我國通常會通過推進基建及政府相關投資來支持經濟增長,但不同于以往,當前企業(yè)部門投資意愿疲弱。在平臺融資受限、地方政府融資難度加大,決策層希望避免信貸全面擴張和杠桿率進一步攀升。
在此背景下,汪濤稱,決策層可以增加對政策性銀行的流動性支持、甚至直接注資,進而鼓勵其對棚改、水利、鐵路及其他基建領域提供信貸支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