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8 21:01:04
從道路交通到商業(yè)消費,歷經兩個多月的沉寂,熟悉的武漢終于在慢慢歸來。
每經記者 陳克遠 每經編輯 王麗娜
解封首日,高鐵站進站口前熱鬧非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或許此前從沒有一刻會覺得,“堵車”也會是一件久違且令人感動的事情。但在今日的武漢,卻恰有此意。就如有微博網友所說的,“武漢人民終于迎來了車水馬龍的樣子!太感動了!”
4月8日零點,武漢“解封”。受此影響,高德地圖最新發(fā)布的交通出行大數據顯示,武漢8日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后,路面上的車流、人流逐漸增多。早高峰時段,京漢大道擁堵延時指數達2.08,再現百米“擁堵紅”,這釋放出武漢交通復蘇的積極信號。
在武漢市市內及對外交通有序恢復的同時,更早一步顯露出復蘇跡象的是當地的商業(yè)市場。
根據微信支付發(fā)布的“武漢春訊”大數據,武漢地區(qū)消費者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消費水平正逐步恢復。包括公交地鐵、共享單車、美容美發(fā)美甲服務、快餐、甜品冷飲等行業(yè),3月25日-4月3日相較于上月同期,微信支付線下交易筆數增幅達162%。
從道路交通到商業(yè)消費,歷經兩個多月的沉寂,熟悉的武漢終于在慢慢歸來。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度過了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艱難時期,但對于武漢乃至全國更多的商業(yè)企業(yè)來說,期待消費者的信心完全恢復,或許還要經歷一段時間。
武漢正式“解封”,是在此前受疫情影響,采取“封城”舉措的76天后,與外界連接通道重新開啟。受此影響,當日武漢的快速/高速道路、普通道路等各等級道路中的部分路段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擁堵。
高德地圖交通出行大數據顯示,相較于“解封”前的4月7日,武漢市解除離漢通道管控后,城市交通網絡被重新激活。武漢早高峰(7-9時)擁堵延時指數相較解封前一天上升了7.87%,部分路段出現了小范圍擁堵。
其中,4月8日8時至9時早高峰時段,武漢站、武昌站周邊道路的擁堵延時指數分別為1.202、1.812,環(huán)比前日分別上升5.60%、14.81%;京漢大道擁堵延時指數達2.08,再現百米“擁堵紅”。
4月8日武漢早高峰擁堵延時TOP5道路
圖片來源:高德地圖提供
高德地圖方面分析稱,包括京漢大道、黃浦大街、高新大道、古驛道、武漢大道等路段成為武漢早高峰擁堵較為明顯的TOP5道路,預示著熟悉的武漢正在回歸的路上,武漢各行各業(yè)相繼迎來了積極穩(wěn)妥的復工復產進程。
不過從4月1日至4月7日,武漢近7天交通延時指數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武漢市的交通出行還處于恢復性增長狀態(tài),整體處于暢通狀態(tài)。
近7天武漢交通延時指數趨勢
圖片來源:高德地圖提供
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武漢市內企業(yè)的復產復工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實際上,在武漢交通路況重現生機之前,更早一步顯露出復蘇跡象的是當地的商業(yè)市場。
對此,根據微信支付發(fā)布的“武漢春訊”大數據,3月25日-4月3日相較于上月同期,微信支付線下交易筆數增幅達162%。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yè)復蘇趨勢最顯著,包括公交地鐵、共享單車、美容美發(fā)美甲服務、快餐、甜品冷飲等行業(yè)。
其中,在交通出行方面,上述數據顯示,武漢市民在公交地鐵出行的活躍度上,增幅達到1502%;短距離出行方面,市民更多選擇共享單車服務,微信支付總交易筆數環(huán)比增長1435%。而在飲食方面,快餐消費增幅達349%,甜品冷飲交易筆數增長幅度達320%。
另外,本地即時零售和配送平臺達達集團的數據也顯示,4月8日武漢“解封”后的10小時,達達快送騎士在當地的配送單量與3月8日同期相比增長287%,平臺活躍騎士與3月8日同期相比增長了273%。
對此,達達集團方面稱,隨著疫情形勢整體穩(wěn)定向好,武漢市民的消費熱情和消費信心正逐步恢復。4月8日解禁后10小時,達達集團旗下京東到家平臺在武漢地區(qū)的銷售額相比3月8日同時段增長了240%,更是2月8日同時段的10倍以上。
借由武漢“解封”,在看到武漢商業(yè)市場快速升溫的同時,背后顯露出的,還有商業(yè)企業(yè)在疫情期間經過調整升級,進而帶來數字化能力的顯著提升。
“疫情使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加速,這是很明顯的。”對此,微信支付零售行業(yè)運營總監(jiān)白振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微信支付數據反映出的情況而言,很多線下商家在原有經營方式受阻的情況下,通過線上的觸達入口和流量解決了很多的銷售問題。
“很多行業(yè)包括零售行業(yè),現在復蘇的速度很快,表現好的企業(yè)現在從交易數據來看,恢復了八九成的都有。”白振杰進一步舉例稱,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開放生態(tài),可以看到很多商家在此次疫情期間都開展了諸如用微信小程序搭建線上商城、展開直播帶貨等嘗試。
武漢當地消費數據的反彈,表明著疫情對湖北、武漢乃至全國消費市場的影響正在逐步減弱。但也需要注意的是,進入后疫情時期,不論是零售還是餐飲企業(yè),同樣要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對此,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副秘書長王洪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各行各業(yè)加速復產復工,但疫情防控仍然是重要任務。不論是對于餐飲企業(yè)還是零售企業(yè)來說,更需要建立起常態(tài)化的防控制度。
此外,王洪濤還指出,在此次疫情沖擊下,不少商業(yè)企業(yè)建立起了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yè)模式。可以看到,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yè)前段時間的線上業(yè)務是大規(guī)模增長的,但在疫情影響相對減弱后,不排除線上業(yè)務會有回落趨勢的可能。而對于商業(yè)企業(yè)來說,如何把握回落與之前增長之間的關系,如何維持住疫情期間積累下的線上用戶,這些都將是商業(yè)企業(yè)在后疫情時期需要關注的重點。
“對于零售行業(yè)也好,餐飲行業(yè)或者其他行業(yè)也好,還是要做好一段較長時期應對過渡期的準備和調整。”王洪濤總結稱。
就如王洪濤所說,進入后疫情時期,企業(yè)要面臨的壓力或許不如前幾個月嚴峻,但仍不能夠盲目樂觀。畢竟,消費者的信心恢復也需要一個遞進的過程。
對此,身處武漢的利楚掃唄CEO王朋同樣深有感觸。
據了解,利楚掃唄是從事聚合支付技術研發(fā)和應用的企業(yè),公司注冊地就在武漢,目前已服務國內70萬家商戶。王朋告訴記者,因為公司的主要收入就是來源于商戶線下支付交易,所以對商家經營恢復的情況尤為敏感。
“到目前為止,線下業(yè)態(tài)經營恢復水平在60%左右,這60%還是在10-15天前就已經恢復的水平,但現在基本還是這個水平。”王朋稱,通過利楚掃唄后臺反饋的數據,可以看到線下商戶在3月底時就已經進入轉暖期,但在最近一段時間卻又呈放緩甚至停滯的趨勢。
王朋進一步預測,線下商業(yè)企業(yè)想要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經營水平,可能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線上有可能會剩下40%的業(yè)務量,短則三個月,長得話甚至小半年,企業(yè)才能恢復到去年年底峰值時的狀態(tài)。”王朋稱。
也正因如此,王洪濤表示,商業(yè)企業(yè)要理性看待此次疫情的影響,不論是沖擊最嚴重的時期,還是在當下,都更應該將其看作是一個契機,是一個利用好時間調整內部管理、夯實基礎的機會。
“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以始為終,回歸到消費者的需求。用高效、快速、適合消費者的方式來提供商品和服務。”王洪濤稱,這也進一步向企業(yè)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從消費者需求出發(fā),打造業(yè)務數字化的能力;二是從企業(yè)效率出發(fā),打造企業(yè)管理方面的數字化能力。
對此,白振杰也告訴記者,從微信支付的角度來說,后續(xù)也將進一步幫助品牌商家完善線上線下融合的能力。包括從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建設能力、私域流量運營的產品能力、線下消費體驗的提升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