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22 21:07:22
融通基金固收總監(jiān)張一格說道:“‘固收+’的投資具有東邊不亮西邊亮的屬性,債券沒有機會,可能股票有機會,反之亦然。所以‘固收+’是有能力在長期中穿越牛熊,可能提供相對穩(wěn)定收益的品種?!?/p>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2019年以來,資管新規(guī)逐漸打破剛兌,理財產品向凈值化轉型。與此同時,權益市場表現(xiàn)不俗,契合穩(wěn)健理財需求的“固收+”產品持續(xù)走紅。
日前,一只百億級“固收+”基金誕生,這也讓今年“固收+”基金發(fā)行總規(guī)模逼近5000億元關口,創(chuàng)歷史新高。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當下是配置此類產品的好時機?另外,針對于“固收+”,您究竟了解多少?
11月19日,融通基金固收總監(jiān)張一格做客每日經濟新聞《每經下午茶》直播間,就“固收+”的投資心得與網友朋友進行了交流。
融通基金固收總監(jiān)張一格,受訪者供圖
目前,關于“固收+”基金的定義,大多觀點認為是一類以固定收益資產為基礎,輔以股票、可轉債、打新以及對沖策略等,以控制風險為前提下獲得較高收益為目標的基金。
“從2012年到現(xiàn)在,以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來看,其每一年的收益都是正收益,而且平均收益顯著跑贏同期的銀行理財收益,也高于純債基金。此外,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相比滬深300指數的回撤與波動也更小一些。”張一格對此說道:“‘固收+’的投資具有東邊不亮西邊亮的屬性,債券沒有機會,可能股票有機會,反之亦然。所以‘固收+’是有能力在長期中穿越牛熊,可能提供相對穩(wěn)定收益的品種。”
因此,張一格建議基民對待“固收+”品種時,不用刻意擇時,以長期配置的心態(tài)持有優(yōu)秀的“固收+”品種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張一格在其管理的融通收益增強債券基金三季報中表示,配置上以短久期、高信用等級為主,加大了利率債的交易力度,提升了轉債的配置權重。張一格在直播中表示,可轉債在結構產品設計上具有價格上行和下行不對稱的特點,比如100元的可轉債跌的時候最多跌到70元,但漲的時候彈性就非常大了,因此這樣的特點天然具備進可攻退可守的性能。
雖然如此,但是張一格仍然建議,個人投資者若要參與可轉債,最好通過專業(yè)的投資機構發(fā)行的產品間接參與。他解釋道,可轉債整體的產品設計非常復雜,而且條款較多,個人投資者很容易忽略。比如,有些條款是幫助持有人規(guī)避風險的,但是很多時候,個人投資者不會去一直關注這些情況,就可能導致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
在“固收+”產品的投資思路上,張一格表示,首先會確定管理的產品要達到怎樣的投資目標,然后再根據持有人的結構情況、風險偏好程度,來選擇與之匹配的投資策略。
“比如融通收益增強債券是只二級債基,在成立之初時我們確定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在每個自然年度為基金持有人贏得盡量不低于銀行理財的回報?;谶@樣具體的定位,我會比較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固收打底部分的收益,二是基于統(tǒng)一的視角,在‘+’的部分做得增光添彩。”張一格說道。
具體而言,張一格解釋道:“第一方面是在固收這方面,我們會特別注意固收打底的收益情況。”張一格表示,“我們認為,作為一只‘固收+’產品而言,如果在固收方面還對整個產品造成損失的話,這是不能容忍的。因為只有固收這邊給整個產品提供一個比較基石性的收益,這樣才能便于后續(xù)‘+’的作用發(fā)揮。”
“因此,我個人在管理的時候,首先在固收這邊會把風險偏好收縮得比較嚴格一些。其次,我們希望配置的債券風險不要過大,盡量在年度范圍能夠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收益。最后,在介入一些交易性或者搏彈性的機會的時候,會選擇自己把握比較大的時候,并且會控制好倉位。”張一格進一步說道。
第二方面則是重視“+”的部分與固收的配合。張一格說道:“我認為要用一個相對比較統(tǒng)一的視角去觀察股票資產和債權資產,雖然這兩部分資產有一些不太一樣,但同樣也有相似和有關聯(lián)的地方,所以我們盡量用‘+’去配合固收,最終實現(xiàn)‘+’的部分能夠為整個組合貢獻出一定的彈性。”
(識別二維碼觀看微博直播回放)
風險提示:文章中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文作者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中的內容和意見基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結果,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在未來不發(fā)生變化。本文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投資建議?;鹜顿Y有風險,投資者投資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公司旗下基金的過往業(yè)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yè)績表現(xiàn),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yè)績不構成對基金業(yè)績表現(xiàn)的保證。投資者在投資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過程中應當注意核對自己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并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8702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