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17 21:32:45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據長白山發(fā)布官微消息,2月17日,游客傅某某在自媒體上發(fā)布在長白山包車遭遇臨時加價的求助信息后,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立即會同有關方面開展調查處理。
經核實,傅某某通過網絡中介包租了潘某某的私家車,在開往景區(qū)的途中,因司機向傅某某一行推銷旅游收費服務項目未果而發(fā)生爭執(zhí),出現中途停車等情況。經查,司機潘某某未取得從業(yè)資格,車輛也無相關營運手續(xù),存在嚴重運輸安全隱患,其本人也承認非法運營的事實。當地交通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吉林省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裁量標準》,對潘某某按上限處以3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目前,長白山保護開發(fā)區(qū)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正聯合周邊地區(qū)加大對影響道路交通秩序、安全的各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特別是非法營運行為的打擊力度,保障維護每一名游客的合法權益,全力營造安全、有序、舒適的旅游環(huán)境,努力讓每一名游客在長白山都有良好的旅游體驗。
據每經網稍早前報道,2月17日一早,游泳運動員傅園慧在長白山發(fā)微博求助:“咱們包了車現在被勒索了,半路加錢讓我們買票;我們不同意,他不開車了咋辦,我要不要報警?。?rdquo;隨后,傅園慧發(fā)多條評論稱,“(司機)想把我們留半路高速上”“在去雪嶺馬拉爬犁的路上”,并@長白山發(fā)布 @長白山。
截圖自@傅園慧
此事引起網友關注。2月17日10時56分,傅園慧再次發(fā)文:感謝網友們的關心,吉林文旅部門已經第一時間介入,問題已經解決,謝謝大家 。
該事件沖上熱搜第一后,央視網發(fā)表文章《“傅園慧長白山求助”事件背后的共同追問》。文章評論稱,傅園慧的遭遇不是什么新鮮事兒,所不同的是,傅園慧不是“普通的游客”。她憑借強大的“名人效應”迅速解決了問題。但在這背后,大家一個共同的追問是:假如(被勒索的)不是傅園慧呢?
不止如此,緊跟著還有一系列的疑問——光天化日之下,誰給司機這樣的膽量呢?這是個案呢,還是普遍的現象呢?為什么總是被動應付、不能主動出擊呢?……問題交給文旅部門去作答。
由這個事兒說開來,如果就這兩年各行業(yè)內卷度做個排名,文旅業(yè)一定名列前茅,文旅局長花式整活兒頻頻登上頭條,一些地方為了寵游客也是下足了功夫,新晉“網紅”城市哈爾濱更是憑借“討好型市格”成為龍年文旅市場的“扛把子”。
毫無疑問,文旅市場的環(huán)境已經變了,簡單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思路不行了,甚至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巷子里還有不合理的設卡收費,那就更讓人望而卻步了。市場競爭最終拼的是產品和服務,產品再好,服務跟不上,既留不住人,還可能嚇退后來人。
就文旅行業(yè)來說,吃“資源飯”必須得向吃“服務飯”轉型了。誰轉得快,誰就占先機,誰轉得徹底,誰就能笑到最后。哪個地方、哪個景區(qū)還沿襲“一錘子買賣”的思維或做法,只會砸了自己飯碗、斷了未來的路。因為,游客會用腳投票的!
編輯|王月龍 杜波
校對|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長白山發(fā)布、每經網、央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