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06 07:40:17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央視財經3月6日報道,近年來,國貨化妝品加速崛起,市場滲透率穩(wěn)步提升。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國產化妝品銷售額和市場份額都在快速提升。
在浙江杭州一家銷售化妝品的線下集合店,小尉正在和朋友一起選購彩妝產品,設計精美的外觀,豐富的品類,讓幾個女生挑花了眼。這家門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銷售的大部分彩妝產品都是國產的。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某化妝品線下集合店店長表示:國貨占比還是比較高的,像彩妝可能80%以上都是更新?lián)Q代速度比較快的。價位的話,像口紅一類都不會超過100元。記者在上海的另一家彩妝門店看到,這里產品種類繁多,臉部、眼部、唇部一應俱全,光口紅的顏色就超過80種。
某國產彩妝企業(yè)首席執(zhí)行官稱:我們去年上了將近250個SKU(種類),因為消費者化妝越來越成熟,對一些局部的細節(jié)的要求會變得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在創(chuàng)造商品的時候,也是慢慢滿足越來越多新的、不同的、比較微小的細節(jié)。我們去年收入大概在16.7億元,(同比)增長大概超過60%。
網絡平臺的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化妝品市場的線上銷售規(guī)模已經反超線下渠道??梢哉f國貨化妝品的崛起,與直播電商等新興渠道的發(fā)展也密不可分。電商直播、網紅帶貨、達人分享等方式將品牌的影響力進一步放大。
上海某日化企業(yè)副總經理表示:國貨潮護膚品起來的時候,我們創(chuàng)了直播間,單場直播最高的交易額將近260萬元,消費者在購買我們產品的客單價有50%以上的提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大眾文化消費需求熱度較高,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文化和消費品的深度融合,涌現出一批國產化妝品創(chuàng)新消費品牌,同時品質的提升以及優(yōu)質的性價比,促成了國產化妝品的迅速崛起。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近日,“中國化妝品在韓國火了”的新聞沖上熱搜。數據顯示,2023年前8個月,中國化妝品對韓國的出口額同比上漲約190%。不只是韓國,2023年以來,我國化妝品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23年,我國化妝品零售額達4142億元,同比增長5.1%。中國美容化妝品及洗護用品出口金額為458億元,同比增長22.8%。其中,東南亞和日韓是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數據預測,2023年國貨美妝銷售額有望同比增長21.2%,市場份額達50.4%,首次超過外資化妝品品牌。
另據經濟日報報道,作為全球第二大化妝品市場,我國美妝市場正從千億元規(guī)模向萬億元級別發(fā)展,但目前我國5000多家化妝品公司在其中所占的份額仍然有限。在高端化妝品原料和配方方面,國內化妝品行業(yè)仍需加強產業(yè)界和學術界的合作,縮小與國外廠商的差距。與此同時,不容忽視的是,國產美妝在國際市場上的發(fā)展仍面臨一些挑戰(zhàn),需提升自身實力。
多位專家向記者表示,盡管國產化妝品與國際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來,國產化妝品品牌在技術研發(fā)、產品創(chuàng)新、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未來,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fā)和產品創(chuàng)新,提高產品質量和吸引力,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差距有望逐漸縮小,也能增加消費者的認知度和好感度,在國內外市場占據更多份額。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美妝行業(yè)尤其是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都被海外大品牌壟斷,國貨美妝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弱,同質化嚴重。同時,海外大品牌經過多年積累在全球消費者心中占據主導地位,國貨美妝還需要持續(xù)加強品牌力建設。另外,國貨美妝借助線上平臺迅速崛起,但銷售費用投入較大,這會擠壓產品毛利率,不利于長期競爭力的培養(yǎng)。”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記者表示。
他建議,國貨美妝品牌應進一步增強研發(fā)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加強品牌力的建設,借助出海的機會,講好“中國故事”。在鞏固線上渠道優(yōu)勢的同時,繼續(xù)發(fā)力線下,以彌補消費者在線上無法親測的不足,幫助用戶迅速做出購買決策,提高消費者感知力,進一步激發(fā)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Gabby Chen稱,在產品研發(fā)與品質把控上需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標準,包括配方審查、全球膚色匹配及環(huán)保包裝等方面。同時,如何在文化表達上兼顧中國元素與國際審美亦是一大考驗。另外,公司還在努力適應不同市場的消費習慣,特別是在線下零售體驗方面。
東海證券建議,從海外經驗來看,出海是頭部企業(yè)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完善的品牌矩陣是公司向外拓展的基石,國際大品牌均通過多元品牌矩陣以及不同品類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例如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等均擁有超20個子品牌,覆蓋品類包含了護膚、彩妝、香水、美發(fā)多個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經濟日報、中國證券報
封面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