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07 00:56:31
◎在公布了2024年預算經費的高校中,清華大學以385.7億元的規(guī)模穩(wěn)坐榜首,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別以328.81億元和281.58億元位列“榜眼”和“探花”。
◎作為非“雙一流”高校中的“黑馬”,深圳大學2024年預算高達72.46億元,位居地方高校榜首。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預算總數,代表了高校未來一個時期的整體辦學投入,而充足的辦學經費,則是大學實現(xiàn)高質量、高水平發(fā)展的重要支撐。
近日,全國已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ㄖ陛犑?、自治區(qū))的高校對外公布了2024年預算經費。其中,清華大學以385.7億元的規(guī)模穩(wěn)坐榜首,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別以328.81億元和281.58億元位列“榜眼”和“探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2022年和2023年高校預算數據后發(fā)現(xiàn),在排列前十名的高校中,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預算增長明顯,從去年第七躍升至第五,東南大學則反超武漢大學擠進前十。
與此同時,全國147所“雙一流”高校中,預算經費懸殊依舊十分明顯。比如延邊大學今年預算僅約為清華大學的1/36。而作為非“雙一流”高校中的“黑馬”,深圳大學2024年預算高達72.46億元,位居地方高校榜首。
無人機即將降落在位于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無人機空投柜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經費投入是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基本保障。持續(xù)增長的教育經費投入,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的高度重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截至目前,從今年各高校公布的預算經費來看,有24所高校的預算經費規(guī)模超過100億元,且均為“雙一流”高校。其中,與2023年相比,今年預算規(guī)模排在前十名的高校,經費規(guī)模從2195億元上升到2278億元,增加了約83億元。
根據各高校公布的數據,今年總共有4所高校的年度預算經費超過200億元,分別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這項數據與去年相比并未發(fā)生變化。值得關注的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近年來預算增長較為明顯,從2022年的約144.18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194.63億元,增長幅度達35%左右。
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在工信部7所直屬高校中,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24年經費預算居于首位,其次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約為148.84億元,經費預算超過百億元的還有北京理工大學和西北工業(yè)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經費預算均超過50億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預算經費對于一所大學而言是物質條件,發(fā)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一般來說,公立大學的經費主要來自財政撥款和常規(guī)性的科研收入。
“經費的額度是基礎,但一所大學能不能辦好,更取決于學校內部的治理。”儲朝暉進一步表示,經費預算高是一方面,但怎么去利用好經費來提升學校的科研和教學水平,則是對學校管理的一次檢驗。
南開大學舉辦2024年“雙一流”高校校園招聘活動 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早在2022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下簡稱“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各項工作有力推進,改革發(fā)展成效明顯,推動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邁上新的歷史起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2024年高校預算經費排行榜前50名當中,僅深圳大學屬于非“雙一流”高校。然而,深圳大學今年的預算經費竟達到72.46億元,趕超西南交大、南開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多所部屬院校。
記者注意到,在高等教育發(fā)展上,深圳堪稱中國最“財大氣粗”的城市。根據地方政府公布的數據,2023年,深圳教育領域支出首次突破千億元,其中高等教育經費近200億元,全市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財政投入規(guī)模已接近北京、上海。
與此同時,記者發(fā)現(xiàn),在“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中,不同地域之間學校經費預算差異同樣十分顯著。比如吉林省的“雙一流”高校延邊大學,2024年預算經費為10.67億元,與清華大學等頭部高校相比差異極為懸殊。
儲朝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呈現(xiàn)不斷提升的趨勢。不過,對于不同高校之間預算經費的差異,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財政撥款占公立高校預算經費的大頭,這又分為中央經費和省屬院校的經費。”儲朝暉表示,按照國家政策,要把建設一流高校、一流學科作為中心任務。這種導向越是明顯,就越希望在一流學校上給予更多投入,從而避免財政資金的低效運轉。所以,一部分大學可能會拿到更多科研項目,會有更多政府撥款。而省屬院校的經費,受地方財政壓力影響,可能相對會低一些。
此前,根據教育部、國家統(tǒng)計局、財政部發(fā)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執(zhí)行情況統(tǒng)計公告》,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61329.14億元,首次超過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7%。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8472.91億元,比上年增長5.75%,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01%,這也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xù)11年超過4%。
去年下半年以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因“山河大學”的說法而出圈,不過有網友為“總人口超過2億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竟沒有一所985大學”而鳴不平。而高校預算也從另一角度反映出“山河四省”面臨的窘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預算經費排名前十的高校后發(fā)現(xiàn),僅山東大學擠入“百億俱樂部”,今年經費預算為139.71億元。另外,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則是兩所預算超50億元的高校,且三所高校均來自山東省。
然而,剩下的山西、河南、河北預算經費排名前十的高校中,均在榜單的50名開外。例如,三省中位次最高的鄭州大學,2024年預算經費為37.62億元。
“山河大學”的出圈,體現(xiàn)出人們對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關注,體現(xiàn)了對我國高等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期盼。
此前,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就此問題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教育部也關注到了大家對“山河大學”的討論。面對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服務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挑戰(zhàn)和新問題,教育部將不斷優(yōu)化高等教育資源的布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qū),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guī)模,優(yōu)化類型結構和區(qū)域結構。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