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7 06:23:56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葉 峰
蛇年開市后,A股的這輪“開年紅包”行情讓不少投資者為之一振。
首先,DeepSeek帶來的熱潮在春節(jié)后繼續(xù)如火如荼。一個直觀的表現(xiàn)是,從各券商的App和投研活動來看,DeepSeek已成“刷頻”之勢,相關的資訊、視頻、研報、電話會大量涌現(xiàn)。
視覺中國圖
而根據節(jié)后兩個交易日的市場熱點來看,DeepSeek引爆的科技行情已經從AI軟件應用蔓延到智能手機、智能眼鏡、智能駕駛等硬件應用領域。這種外溢效應還在不斷蔓延到其他領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一些消費行業(yè)分析師也開始挖掘AI賦能消費行業(yè)的投資機會。
展望后市,一些券商的策略團隊發(fā)布了最新的后市觀點。有頭部券商旗幟鮮明地看好“春節(jié)-兩會”股市窗口期的市場表現(xiàn)。不過,另一方面,此前幾年關注度較高的紅利板塊開年以后的表現(xiàn)則不盡如人意,紅利低波ETF節(jié)后兩天下跌1.7%,跑輸大盤。
DeepSeek在資本市場掀起熱浪
經歷一段時間的蟄伏后,昨日(2月6日)A股迎來全面上漲,全天市場上漲股票數(shù)量超過4800只,逾百股漲停。此外成交量也有所放大,全市場成交額15550億元,相較于上個交易日增加2545億元。
據Choice數(shù)據統(tǒng)計,昨日行業(yè)板塊幾乎全線上漲,電機、半導體、汽車零部件、消費電子、通信設備、小金屬、游戲、電子元件、光學光電子、電池板塊漲幅居前,僅貴金屬板塊逆勢下跌。
具體到各概念板塊,DeepSeek概念股繼續(xù)領漲,優(yōu)刻得、寶蘭德、每日互動等多股漲停;此外,機器人概念股延續(xù)強勢,山東礦機、鳴志電器、祥鑫科技、匯川技術、南京化纖等多股封板。
從6日一些券商的App來看,DeepSeek已成“刷頻”之勢,相關的資訊、視頻、直播大量涌現(xiàn),一些頭部券商甚至在App首頁專門設置了DeepSeek專題主菜單。在這樣的推廣力度下,即使是一些不太關注科技類新聞的投資者,每天打開券商App也能明顯感受到當前AI的熱浪。
另外,目前券商研究所的各類研報和電話會也是密切聚焦AI。與科技相關的各行業(yè)分析師幾乎是言必稱DeepSeek。事實上,DeepSeek引爆的科技行情已經從AI軟件蔓延到智能手機、智能眼鏡、智能駕駛等硬件應用領域。例如,昨日在比亞迪將召開智能化戰(zhàn)略發(fā)布會的催化下,智駕概念股異動大漲,比亞迪午后強勢漲停。
而這種外溢效應還在不斷蔓延到其他領域,每經記者注意到,DeepSeek的火出圈激發(fā)了一些看似和科技行業(yè)關系不算直接的行業(yè)分析師的挖掘熱情。
例如,華福證券商社團隊昨晚舉辦“AI如何賦能消費”的AI應用專題會議,此次會議將探討大模型與消費應用結合的案例(消費場景、電商應用、零售賦能及其他消費應用領域)。
據悉,昨晚,華泰證券舉行“周期半月談第10期:關稅迷霧和Deepseek驚喜”電話會,參會的主講人為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有色、化工、能源、建筑建材、農林牧漁首席等非科技行業(yè)分析師。
值得一提的是,從昨晚各券商舉辦的電話會來看,受熱點消息催化的人形機器人等科技主題也是一大熱點。
恒生科技領漲全球大類資產
雖然A股迎來了節(jié)后的“開年紅包”行情,不過截至目前,A股各大指數(shù)今年內的漲幅還是負值居多。但港股已有相當不錯的表現(xiàn)。
2月6日,恒生指數(shù)、恒生科技指數(shù)分別大漲1.43%、2.62%。據Wind統(tǒng)計,截至6日港股收盤,在全球各大類資產中,恒生科技指數(shù)以13.23%的漲幅高居各資產首位。
從去年“9·24”前后的市場來看,港股在一定程度上是A股領先指標,而最近港股又先行啟動。
展望后市,一些券商的策略團隊發(fā)布了最新的后市展望。國泰君安策略團隊指出,短期關稅沖擊可控,中長期資金入市托舉長期基礎,DeepSeek突破意味著商業(yè)機會(建立預期)、社會資本(流動性寬松)與人心共識(冒險精神)的凝聚與2025年科技主線的確立。因此,在持股過節(jié)后,看好“春節(jié)-兩會”窗口期股市表現(xiàn),但上證指數(shù)高度并不是重點,棋眼在科技成長。
然而就在DeepSeek掀起的科技熱浪在A股如火如荼之際,此前幾年關注度較高的紅利板塊開年以后的表現(xiàn)則不盡如人意。
據Choice數(shù)據統(tǒng)計,紅利低波ETF節(jié)后兩天下跌1.7%,跑輸大盤。截至6日收盤,在A股20多個核心指數(shù)中,紅利指數(shù)年內下跌5.55%,位居倒數(shù)第一。不過從各券商最近發(fā)布的2月策略觀點來看,紅利低波+科技成長的杠鈴型策略仍然是主流觀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